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 领导活动 集团新闻 下属企业新闻 媒体聚焦 视频专区

李晟受邀参加团中央系统特别节目专访

时间:2024-12-04

 近期,团中央系统中国青年报社以“青春中国·拥Bao未来”为主题推出9场特别节目。团中央强国青年科学家、北京新动力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晟受邀参加节目专访。该特别节目聚焦在科技创新、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、社会服务、卫国戍边等领域勇做新时代弄潮儿的年轻人,展现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精彩故事。同期节目还邀请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黄兵,中核工程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姚迪等“大国重器”总师等嘉宾。

李晟在专访中指出,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,推动了数字文化和AI产品的流行。然而,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,忽视了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,导致“利”与“义”的冲突。如何平衡经济利益、文化价值和企业责任,成为AI与传统文化融合面临的挑战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提升人工智能服务人类、弘扬传统文化的能力,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。

一是要坚定一个认识:人工智能之于传统文化,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和一种表达方式,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才是根本目的。在两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,AI不应过度介入,否则容易本末倒置,导致“炫技”现象,以免传统文化沦为消费和娱乐工具。尤其是在精准推送与信息茧房的问题上,我们还应该看到,内容的限定、观念的偏执紧随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大数据技术而来,因此必须不断改进、完善人工智能技术,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必须打破“偏见闭环”对个体和社群的桎梏。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,我们不应过度依赖技术,而应发挥价值判断力,选择真正需要的信息,减少过度娱乐化。

二是要守住一个目的: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人工智能时代,万物皆为媒,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,要确保传统文化的优质传播和正确传承,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,这既是破解浅层阅读与深度思考之间矛盾、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之间摩擦的落脚点,也是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目的所在。

三是要把握一个方向:传递人文情怀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巨大的价值和魅力,传递情怀、感受温暖、弘扬精神、实现使命,是什么技术也阻挡不了的,是任何时代都需要遵循的。我们现在正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,人工智能更多的是进行大数据计算和学习,而非真正拥有自主意识,具备独立思维和感情。传统文化不是冷冰冰的、一行行的数据,而是具有丰富人文精神内核的人类社会产物,因此,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的作为终究有限,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相对平面化、浅表化。未来我们会面临更多挑战,因此,要认清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终极价值,做到以“新”传“心”,即以“新技术”传递“心情感”,这是我们今后应把握的方向。

总之,人工智能和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“命运共同体”,年轻的创新创业者必须正视二者融合中面临的挑战和出现的问题。我们认为,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都应尽到自己的“责任”。这一责任的真正承担者,就是我们的年轻创新创业者们。我们一定要谨记,作为技术手段的人工智能既要积极作为又不能过度作为;传统文化需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,助推人工智能正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