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 领导活动 集团新闻 下属企业新闻 媒体聚焦 视频专区

整顿过后,文物市场的春天到了吗?

时间:2017-10-27

 

 

 

 

整顿行动回顾

 

7月24日,国家工商总局、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》(工商市字〔2017〕123号 )。根据该通知,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文物局于7月至10月间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。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文物行为,查处一批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、假托“文物”名义售假坑骗的违法案件,清理违法经营主体,有效震慑非法经营者,提高全社会守法经营、合法收藏意识,完善文物市场联合监管工作机制,有效维护文物市场秩序。

 

这份文件今天是整治活动的最后一天,按照文件规定,各省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、文物行政部门应于今天之前,对专项整顿行动进行全面总结,并报送总结报告。 

整顿的意义

 

通知下发之后,整顿令下的震慑力开始凸显。不少文物经营商主动下架了文物艺术品,有的经营古玩(文玩)的微拍群被解散。卖家和藏家都心有戚戚,担心收藏业的未来发展

 

但是仔细读文件,我们可以发现:国家并不是要打压古玩艺术市场的发展,相反,还是鼓励民间合法收藏的,而且国家要通过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,解决目前文物合法流通的瓶颈问题。

 

关键词解读

 

瓶颈问题是什么呢?

仔细阅读文件,可以发现有个特殊的关键词——“假文物”。因为古玩行在以前有种说法——“古玩行不打假”。而且以前的行动,都是针对售卖非法文物进行打击。但此次在《通知》中重点指出的售卖“假文物”这个部分,确实很多人感到有点意外。

 

其实,这也不是平地生风。在此前国家文物局的会议上,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就专门提到“文物造假给民间文物保护利用带来的危害”。 可见,文物圈的“打假”,是国家势在必行的肃清课题。

 

两个疑点

只是,随之而来也有两个疑问:


抓人的警察怎么知道文物的真伪?

执法人员的执法依据何在?难道现在的执法机关都辅修古董鉴定专业了?即便有权威鉴定专家参与进来,可是他们的鉴定结果是否能做到100%的准确?


卖出后不认账

根据通知,藏家如果无法证明藏品的合法来源,也是违法的。古玩行的潜规则是“出了门就不负责”,因此,从古玩市场买回的老货,即使商家有合法执照,但是买家又能如何回溯源头,自证清白呢?

 

人们不禁好奇: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横亘在前,整顿能带来如期的效果吗?整顿之后市场真能面目一新吗?

 

艺术品指纹

 

国家文物局显然是不担心的。

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。于2017年授予了一批“国家文物局民间文物艺术品征集备案先行先试机构”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——北京华力必维文化服务有限公司(艺+1智能大数据)就是全国首批机构之一。

 

(图:华力必维取得的政府授权)

 

其优势在于:通过科技鉴证,提取不同艺术品的“指纹信息”(如书画可以采集微观特征)。这种高科技才能提取到的艺术品“指纹”——

 

  1. 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;

  2. 像指纹一样不会发生改变;

  3. 仿造可能性几乎为零;

 

 

因此,确定了艺术品的指纹,华力必维就可以给艺术品出具独一无二的“身份证”,上传到数据库。以后,只要再拿着这件作品,在华力必维开发的赫菲二代中一扫描,就能自动定位到原来的指纹信息,并进行真伪比对。

 

鉴证备案对原作完全无损。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,价格也不高(可能只是一件艺术品价值的数万分之一),却能解决过去存在的根本矛盾:

 

譬如在艺术品交易前进行备案,就能够帮人确定这件作品的身份,从而解决“卖出后不认账”的问题。

 

又譬如,在提取指纹后,可以结合仪器检测和大数据库信息对比,为艺术品做真伪鉴定。这种鉴定排除了人为干扰,更客观、更可靠。从而解决“真伪鉴定”的问题。

 

中国是文物大国,文物市场也比较繁荣。虽然,近两年全国的文物市场,整体处于低潮和调整期,但在国家政策和科技发展的双重利好下,相信中国的文物市场会越来越正规,越做越大,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可以信任、可以淘到“宝贝”的福地!